关于汉能的五大主流和非主流偏见 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关于汉能的五大主流和非主流偏见
  • 2015-05-22 17:35:33
  • 浏览:5971
  • 来自:SOLARZOOM光伏亿家

5月20日,汉能股价腰斩当天,“李河君”的百度指数飙升,有45705次的搜索,而前一次接近15万的高峰出现在他当上首富之后。

今天,汉能股价暴跌第三日,继续停牌,继续新闻满天飞。若干升级版本主要就昨天汉能《声明》进行演绎,此外,遭遇“汉能门”的高银两股也成了热门吐槽的对象。在大家的笔诛口伐中,距离真相或者所谓的真相越来越近,汉能的问题也逐渐显山露水。是大众的偏见还是企业自身的疾病?

关于汉能的五大主流和非主流偏见

李河君的百度指数图

1、危机公关在哪里?

20日上午10点多,汉能股价几近腰斩;21日下午14:30,汉能控股集团的声明姗姗而来。长达28小时的“失声”,汉能在干什么?

再看昨天同样暴跌的高银两兄弟,其集团当天下午即发布媒体声明,并于晚上再召开电话会议释疑。仅就危机公关这一点,完胜汉能。

对此,在基金经理熊鹏21日发表于一财网的见解值得一看,摘录如下:

“2014年12月19日,比亚迪的港股也是在没有任何明确负面信息的情况下暴跌40%。事情发生后,比亚迪一收盘即召开了电话会议,因为参加人多,改成了定向机构投资者沟通交流会,紧急澄清公司的情况。而此时,(20日)23:30,汉能仍然未对今天的崩盘进行任何正式公开的说明,任凭谣言满天飞。这是为什么?

我们的分析,恰恰是汉能这家企业是一家把生产过程重于市场沟通的公司,他们太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情绪化反映了,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反映给予公司的冲击估计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危机公关和预案。”

2、不善于沟通?

稍微了解汉能的人都知道,汉能在资本市场和媒体中并不讨好;如果完全不了解,只需打开搜索引擎,便可以直观感受到汉能的负面消息远超正面新闻。

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后曾感慨,“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当质疑性报道成为基本面,你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公司和合格企业家也应该表现在能有效地利用、驾驭市场。对负面新闻不予理会、反映过慢,或者被媒体牵着鼻子走,都是不善于沟通或者沟通失败的表现,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利益受损,折射出上市公司对股东利益的轻视。

汉能和很多不善于沟通的企业是不是到了企业文化转型的时刻了?

3、透明度不够?

在权威分散的时代,企业被迫要求更为开放、透明。无论企业是否参与公众对话,有关该品牌的讨论一直存在,利益相关群体始终在线。

基金经理熊鹏:汉能之所以让没有根据的负面新闻满天飞,是汉能自身的透明化做的非常不够。与投资者的沟通,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严重不足,而资本市场,是最讲求透明性的。市场最害怕不确定性。

央广网柴华:香港市场历来是空头的天堂,股市里的种种猜测往往也源于信息不对称。你的公司神秘,可能会让投资者充满对业绩的幻想,也必然可能让投资者携带催生“黑天鹅 事件”的隐忧。在去年以来汉能股价直冲云霄的背后,它的价值中枢究竟在哪里?这次深跌之后又会不会有回归?也许只有深入地去了解汉能,甚至是整个光伏产业,才能获得答案。

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一方面投资者还是对它经营模式不是太了解,尤其是与母公司的关连交易非常多,还有它在应收账款里也有很多是跟母公司有一定关系。这方面也会影响到,(投资者)对它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怀疑。

4、高估值?

财经评论员叶檀:这家神秘企业何故能从一家鲜为人知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太阳能巨头?4月24日,FT中文网刊文称,汉能薄膜发电市值为422亿美元,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在美国上市的FirstSolar的6倍,还一度超过Twitter,并且超过了中国其余所有太阳能企业的市值总和。

即便是汉能股价大跌,但《华尔街日报》依然不依不饶,其表示即便投资者对其业绩有信心,汉能的估值在下跌之后依然很高,该股基于去年收益的市盈率为49倍,而FirstSolar市盈率仅为14倍。

基金经理熊鹏:汉能的真正风险在于扩展太快导致的资金链断裂,或者,公司管理团队跟不上公司的愿景和进度导致产品开发过慢,无法成功的实现公司转型。这种风险,对于任何一家高期望的公司都存在。高期望+低流动性,是所有热门股票的灭顶风险,A股有些品种的风险实际上远大于汉能。

5、薄膜技术前景几何?

撇开资本市场,光伏行业内的主要话题聚焦在——晶硅和薄膜孰优孰劣?纵观专家或者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的观点,晶硅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不可撼动的。所以,汉能在行业内又被无情地边缘化了。

以下是SOLARZOOM资深网友firingdraco的点评: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薄膜技术,非晶硅(含叠层)、碲化镉和铜铟镓硒。在晶硅的巨大产能和高速下落的生产成本面前,非晶硅的低初始效率和本征衰退缺陷真的让这个技术没有了太多的活路。铜铟镓硒,80美分-日本Solar Frontier 900MW产能后的成本,是晶硅组件成本的1.6倍。在中国,目前连一条可以进入稳定生产状态的、30MW示范产线都没有!而富有戏剧性的是,目前在中国还在坚持碲化镉薄膜技术路线的企业全都低调的不行,这又是为什么呢?可能这会儿提First Solar有点儿不合时宜,但是毕竟这是一个真正成功实现规模化薄膜光伏技术的典范企业。中国真的还没有First Solar!汉能号称的3GW(其中大部分是汉能薄膜的非晶硅线,生产的是自己电站项目都不太用的组件产品-汉能人自己在SNEC上说的),并不能等同于规模化薄膜光伏。

国外企业将薄膜技术做得很成功,可是那是人家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发展起来的结果。总统亲自为它做市场推广,还签署了由美国联邦政府担保的巨额低息贷款以支撑它们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国家用于支持同类技术发展的资金三年加在一起几百万美元,还是几个单位一起分。融资成本最低但受过光伏行业巨大伤害的中国商业银行们早已纷纷将光伏制造业归为“受控制行业”。更有国家主管部门直接规定:薄膜光伏不到一定产能、产量和转换效率,就是落后产能,并因此不可享受国家各类扶持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此时,无差别的夸大宣传和提前消费行为究竟是在为中国薄膜光伏张目,还是加速断送已经岌岌可危的行业呢?”(编辑/涉江)

【责任编辑:starryjuan】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汉能 李河君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